现在的仙姑庙会,沿旧俗,袭传统,小潮仍始自3月l8日,大潮仍出现在四月初八。这段春末夏初的美好时光,临泽大地风和日丽,草木返青,百花争艳,风光秀美。从四面八方通向仙姑庙的大道旁流水欢歌,浓荫密布,使游人筋骨舒张,心情愉悦,眺山望水,遐思万千。仙姑庙会尽占天时地利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人群来此旅游观光。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深入人心,赶庙会的人群结构及其心理状态有了与旧时代不同的变化。首先是工薪阶层,乘“五一”休假,大都出外旅游,选择仙姑庙,则是看准了河西走廊深厚的文化积淀,宜人的山光水色,以踏青觅古、旅游、休闲为主要目的。这一部分人来自异地他乡,多为公务人员、工人、个体老板、教师、学生、文化界人士,以远道异地人为主。据调查访问,近年来,到仙姑庙旅游的人群中,有西安、兰州、青海、内蒙、北京人,还有赴敦煌旅游的外国友人,也绕道仙姑庙一睹仙姑娘娘芳容。
河西地区,特别是张掖、山丹、民乐、高台、肃南以及临泽本地人士,赶仙姑庙会,主导旅游,兼有烧香拜佛的心态为次。为数最多的临泽人则是目的不明,重在踏青休闲。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善男信女,口中不言,内有心愿,只有“神”会,少有人知。至于黑河沿岸绝大部分农民,庙会期间正值春耕、夏锄较为闲暇阶段,在衣暖饭饱的优裕生活条件下,乘庙会人多红火的场面,赏田园风光,会亲朋好友,不失为大好时机。还有青年男女,以赶庙会为由,名正言顺相约出游,希冀仙姑娘娘保佑,成其美满姻缘。这种多阶层,多心态,多目的不同人群,为仙姑庙会招来更多的游人。为此,现代的仙姑庙会,从四月初五六开始,到四月初八那一天,香客游人多达二三十万人次,远远超过旧社会的赶庙会人数。
现代庙会,有现代的气氛。以衣着服饰,交通工具,食物饮品而言,已有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旧时的香客游人,穿大襟袄,坐大轴辘车,吃大饼子已为上上人家。如今来往游人坐五颜六色的大小轿车,风驰电掣,行走如飞,一尘不染。一般庄户人家起码是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免了跋涉之苦。从衣着上看,如今香客游人,男着西装革履,女妆裙据高鞋,有备而来者戴墨镜撑阳伞,多了潇洒气派。比饮食,昔日白水干粮,最好者能吃上芽面包子就够甜美,而今啤酒饮料面包点心,香肠水果,已是家常便饭。难怪有些老人说:“庙还是那个庙,神还是那个神,新旧社会比一比,才知道社会主义就是好。”
无论何处人氏,无论哪个阶层,从事什么职业,抱着什么目的到仙姑庙游览,都要到庙内观赏。弥勒佛引人开怀,天王殿发人深省,大雄宝殿令人起敬,鸠摩罗什牙塔及其藏经叫人眼开,令人敬仰的仙姑菩萨魅力无穷,吸引着所有与会的芸芸众生。进庙朝拜者无论贵贱贫富,面对诸神灵,一样上香叩首,顶礼膜拜。其中不乏虔诚之徒,依然求仙许愿,为仕途,为钱财,为子嗣,为消灾,为健康,为平安,不一而足,只是心中默念,口中不言,唯神灵明察秋毫,自己心中知道。游人敬香览庙的过程中,与昔日相较,注重历史文化的人数日益增多,走出殿堂的人们,其中有相当部分,细心观赏庙宇殿堂的建筑风格,彩塑质量,细心研读甚至手抄殿堂楹联、匾额,还有不少人在殿堂门前摄影拍照,或为旅游留下纪念,或收集宗教文化资料,这是旧日庙会少有的现象。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现代仙姑庙会较之过去所表现的主题转移。庙会前夕,主持方丈和县乡政府有关单位达成共识,一方面安排香火事务,文艺活动,治安保卫,清洁卫生,停车场地。另一方面,分别饮食、百货、服装、食品饮料、文化用品,儿童玩具、日用杂货、农药种子、生产资料、本地特产划地为域,定摊定点。一些本地企业厂矿,私营老板,选择有利地形,树广告牌,挂大横幅,散发新产品宣传资料,展示新产品,演示新技术,介绍新科技,吃喝叫卖声,广播喇叭声,唱戏的锣鼓声把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十足的市场气氛融为一体,使与会者大尽其兴,大饱眼福,大有收益,厂家商人宣传广告介绍了自己的产品,农民朋友了解了市场行情,学其所用,购其所需,尽兴而返。据不完全统计,仙姑庙会期间商品成交额达300万元以上,这就是今日仙姑庙会较之过的最大分野。
人愿苍天霁,乾坤自万里,天堑东西通,华夏人自亦。宗教、文化、改革、开放,新中国的蓝天,新时代的太阳,向世人召唤,来吧,不到敦煌不为之中国一游,不到仙姑庙,不算到河西走廊。来吧,朋友,来吧,友人,临泽人民欢迎您!
(周国瑞,男,汉族,甘肃临泽板桥人,生于1933年10月,初中文化程度。1952年4月参加工作,曾任板桥区青年干事、第八区团委书记、县委合作部干事。1997年任县农机公司副经理,1980年任县农机厂支部书记,1986年任县手工业管理局支部书记,1989年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于1994年退休。期间:1986年7月被中共张掖地委表彰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省政协表彰为“优秀文史资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