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与年
春节在古时最初被称为岁首。夏代岁首在夏历一月;商代岁首在夏历十二月;周代岁首在夏历十一月。汉武帝时,颁发《太阳历》,明确规定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从此历代沿用,直至1911年为止。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关于古代春节,一说源于原始公社的“腊祭”。一年农事完毕,为了报答神灵的恩赐,乃举行庆贺丰收的活动,就是所谓“春节”。二说“年”是果实丰收,五谷成熟的意思。庆贺“年”的丰收,尧舜时就有此俗。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年”的写法是“天”,是在“禾”下连写两笔,整个字形像憩长根深的黍形,用以表示五谷丰登的意思。由此看来,“年”本是一种植物,是谷类植物的统称。
关于年,民间还有许多传说。一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每隔365天就要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吃人,等到鸡鸣破晓,它们才返回山林。古人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
还有一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乡亲们穿新衣戴新帽,走村串巷道喜问好。这一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还说,年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的声音,故名年兽。时日一久,人们渐渐发现年兽害怕三样东西,即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响声。后来,人们每到除夕之夜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聚到一起,粘贴红纸,悬挂红灯笼,放鞭炮。当年兽被赶走以后,人们就会相互道喜:“又熬过一个年了。”于是就有了过年的习俗。
也说,古时候,有个叫“夕”的怪兽,每年的腊月三十晚上都会到民间祸害百姓,一名叫“年”的仙童用手中的竹竿和红绸将“夕”打死了,为了庆祝“年”的胜利,人们将正月初一叫“过年”,将腊月三十叫“除夕”,而且在这天会烧竹竿、挂红绸,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烧竹竿演变成了放鞭炮,挂红绸变成了贴春联。(牛学伟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