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佛寺的传说
“响山河水泽汪洋,不祀龙王祀鸽王。听得有声因有像,好将闪佛配阎良。”这是清代诗人乔彦对闪佛寺的描写。诗中的鸽王,典出佛教故事,借鸽王指佛。阎良是个山西商人,明洪武年间在平夷堡一带经商,后改为行医,他乐善好施,医德高尚,并且深受百姓爱戴。他死后便安葬在平夷堡附近的山上,当地百姓修了一座庙奉祀之。此后就称这庙为阎良庙,阎良庙所在的山也叫阎良山。诗句的意思是说,北山出了个阎良,南山又出了个闪佛,正好配了对儿。闪佛寺在今天的倪家营梨园河口,又名响山寺。
传说清康熙年间,处在祁连山北麓的响山,山鸣自开,中有佛像,民称闪佛菩萨,因建寺日“闪佛寺”。民间相传,当时一老汉在响山口一带放羊,时值盛夏,天气骤变,一阵雷鸣电闪之后,响山顶崖中部滑塌,形成一裂隙,裂隙中一座佛像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原来此处是一块貌似人形的岩石,半个头和一侧肩露于岩隙中间,也就是人们通称的“闪佛”至今形体尚存。后来,虔诚而善良的乡亲们,就在滑塌岩体上凿山修栈道,建殿堂于其上,将那块酷似佛像的岩石略施丹青,装金配银,这尊天工妙成的“闪佛”便受敬仰了。之后,沿山麓依次建造了娘娘殿、牛王宫禅房、天星佛殿、护法殿、经堂、罗祖阁等,形成一处依山傍水、肃穆幽雅的佛事圣地,几百年香火缭绕,盛况空前。
说到闪佛寺,不能不提到“落金观”。落金观又名财神阁,位于闪佛寺山上。闪佛菩萨的崇拜者,大都是当地的百姓和祁连山区的牧民。因旧时祁连属南番,所以佛事活动以藏传习俗为主。驻寺的喇嘛和尚,除诵经念佛、接待香客,还管护一些香火地和花果树,每天轮流到响山河(梨园河)里担水。传说,有一天一个担水的小和尚发现河里的一块巨石上有一窝金子,非常高兴,认为是闪佛显灵,僧人们收取作了香资。说来也怪,每逢大水过后,这块石头上就有一窝金子。后来,寺里住进一个道人,他嫌石窝太小偷偷将其凿成了一个大窝,从此再也没有金子出现了。众僧怪道士触犯了神灵,于是罚其化缘募资,在闪佛寺山顶修了一座财神阁,祈求财神赐金,助旺香火,然而那个石窝一直是空荡荡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窝里的金子取之不竭,闪佛寺的众僧以为是财神爷所赐,于是在山上修了财神阁,日日奉祀,以感谢财神爷赐金之恩,故名落金观。
清同治四年,闪佛寺毁于兵燹。清光绪六年,邑人尚芳林、薛得善、寺主金法召、蓝僧官、李高僧等募资重建,自此闪佛寺香火不断。
闪佛寺第二次毁于1958年。如今,偌大的寺院仅剩下一些残墙瓦砖,虽然失了往日的光彩,但时常还有一些游客来闪佛寺遗址寻找自己心中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