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 城乡网络素养鸿沟仍待弥补
近日,《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城乡未成年人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差距已基本弥合。但虽然在互联网接入机会上日趋均等,城乡未成年人在网络使用方面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报告》发现,除手机外,农村未成年网民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上网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未成年网民;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农村比城镇高3.9个百分点;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看短视频的,农村比城镇分别高6.0和8.3个百分点;经常使用网络学习、搜索引擎和看新闻的,农村比城镇分别低8.9、6.8和5.0个百分点。调研发现,超四成农村未成年网民没有和父母双方一起生活。这也导致乡村未成年网民在上网用网上缺少家长的监督约束。比如,只有38.3%的农村未成年网民表示上网时长经常受到家长限制,这比城镇低10.4个百分点。
“上述《报告》也说明,城乡未成年人之间仍然存在互联网使用差距,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意避免能力鸿沟的加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说。
林维分析,城市未成年人所受到的网课教育优于乡村未成年人,而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对在线学习的偏好度相对较低。同时,城市未成年人受网络素养教育情况更好,而乡村未成年人没有接受系统性的网络素养教育,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更低。
林维强调,数字鸿沟不仅仅是技术上占有使用的差距,更表现为一种素质意识上的差距。数字思维和从小习得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影响巨大。因此重视并且保障农村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是关乎未成年人素质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城乡未成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逐步消除,使用鸿沟正在成为新的主要矛盾。”林维指出,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思路应当从面向未成年人的数字资源的公平分配逐渐提升到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的全面发展上。
此外,林维表示,提升网络教育质量,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公平普惠适用,也是促进网络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未成年人群体间信息获取公平的重要路径。
《报告》也建议,要弥合城乡未成年人网络素养鸿沟。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留守儿童集中地区中小学校网络常识、网络技能、网络规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引入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地区家长更好承担起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责任;针对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环境和使用需求推出相应服务,教他们更好利用网络助力学习生活。